義敏上人
壹、第一任住持–義敏上人

第一任住持義敏上人,俗名周春木,生於明治8(1875)年,嘉義縣人。7 歲出家依斗六真一堂張正師回向佛道,16 歲禮臺南開元寺第38 代住持妙諦禪師受出家戒。22 歲前往福建鼓山湧泉寺禮如蓮法師受菩薩戒,三年後返台,居開元寺。 明治41 年(1908)義敏上人和徒弟永定法師離開開元寺駐錫超峰寺,並參與永定法師重建超峰寺與龍湖庵之創建工程,合力開創日治時期臺灣佛教四大法派之ㄧ的大崗山派。
義敏法師一生專心佛事,弘法度眾,心念堅定,守戒嚴謹,恆以慈悲愛語接引後學,慈威並濟,堪稱臺灣佛教僧侶典範。民國36年6月5日(農曆4月17日)坐化於新超峰寺,世壽73。
 

開證和尚
貳、第二任住持–開證和尚

第二任住持-開證和尚,法名惟大,字號開證,俗名黃金柱,生於民國14(1925)年。20歲時服務於高雄救濟院,面對貧病患者,感悟生命之悲苦無常,從此種下菩提善根。復因救濟院吳院長的引導學佛,遂明出家之志。
民國40年開證法師由高雄元亨寺禮永達和尚披剃,並於41年於關仔嶺大仙寺受具足戒(臺灣首次傳授三壇大戒)。隔年,受永達和尚及多位長老囑咐期許,於高雄市三民區寶珠溝創建義永寺,圓滿了大崗山本山義敏上人生前宿願。民國43年,為成就道業,遠赴新竹獅頭山萬佛庵結夏安居(此為臺灣首次舉辦)。民國44年離開義永寺,旋入臺灣佛教律學研究院,親近白聖長老研究律學與楞嚴經。
民國46年4月,由郭馬(千光寺開山祖開聖法師)、陳鴛鴦兩大護法發心獻款購買高雄火車站附近土地一六四坪,籌建宏法寺,從事宏法工作,並於小港設立大林念佛會,作為弘法佈教中心;民國53年,宏法寺落成後,更於60年增建慈恩講堂,致力推展弘法、教育、文化、慈善志業。開證上人於民國90年圓寂,世壽78。

開種和尚尼
參、第三任住持–開種和尚尼

第三任住持-開種和尚尼,法名惟德,字號開種,俗名李菊,生於民前1年,原籍台北廳金包里堡(今新北市金山區)。在當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觀念底下,養父母不准李菊讀書,因此並未接受正統教育,好學不倦的她總是私下偷偷的跑去廟寺學習漢文 ,奠立了不同於傳統教育的文學基礎。
芳年20歲時,李菊隻身來到高雄發展 ,舉目無親,生活陷入困頓,礙於生活,踏入鹽埕町的高雄樓討生活。或因從小學習漢文之故,李菊精通漢文、日文、南管、北管 ,舉手投足皆有名媛風範,又為人豪爽急公好義,不久便成為高雄樓當家藝旦,花名為阿好。昭和8年(1933),與當時三十四歲的鹽埕當地富甲馮課納李菊為妾。民國39年(1950)時,馮課因病年51歲病逝,而李菊時逢40歲,悲慟萬分決議守節,也淡出政商名流圈。馮課逝世時,對李菊的遺言:「妳是絕頂蓋世聰明的人,該如何做就怎麼做,不必問我 。」
李菊善維持家產,個性豪邁坦率,不僅惜貧濟困,急人之難,且兼及社會福利事宜,往往捐款在十萬元上下,獲各界讚賞 ,並成為高雄市婦女社交界暨金融界名人。
民國43年,當時義永寺住持開證法師北上參學,暫由郭馬管理,而郭馬因本身事業的牽絆,無法全心管理寺務,加上因義永寺財務窘迫,因此同年由藍清泰召請有關人士公議,決定敦請李菊當家接任住持。李菊雖本身經濟條件優渥,但卻選擇當年如同僻壤般的寶珠溝為修行場域,僅茅屋數間,水電匱乏生活條件極為嚴苛下帶髮修行,立下皈依佛法的大願,為寺內奔走甚力。
民國51年(1962)10月24日她依隆道(永隆)法師披剃出家,獲賜法號「開種」(釋開種),同年於高雄阿蓮鄉大崗山超峰寺受具足戒,成為一位真正的比丘尼,也表示將餘生貢獻於義永寺的決心。李菊一生走來精彩不斷,在高雄市婦女界頗負聲譽,在金融界亦具輝煌,並曾逐鹿第三屆省議員。洗淨鉛華後出家修行,善心義舉捐贈無數,捐款數據統計卻破億有餘,將畢生積蓄奉獻於佛。開種和尚尼於民國93年圓寂,世壽94。
 

圓定和尚
肆、第四任(現任)住持–圓定法師

第四任(現任)住持圓定法師,法名法戒,字號圓定,比丘,俗名楊貴富,民國64年生於高雄市。民國91年於金龍山紫雲寺上傳下豐大和尚座下剃度出家,民國92年於台北善導寺依了中大和尚受具足戒。圓定法師品行淳良、處世圓融,深得義永法脈各寺院長老之期許。擅長梵唄唱誦、詞韻悠揚、法相莊嚴,於各大佛教法會儀式中,皆擔任重要儀軌之金剛上師。
103年顏金輝先生交接管理人職務之際,考量開種法師圓寂十年,本寺無住持的情況,在因緣際會下敦請同為義永法脈之金龍山紫雲寺之圓定法師擔任本寺導師。據法師回憶,在尚未披剃出家前,已多次隨父親來義永寺誦經,開種法師總是熱情的拿出花生口味的國農牛乳請他喝,令法師至今仍印象深刻。在擔任本寺導師並主持本寺大小法會多年,管理人顏惠瑩女士正式於110年8月聘任圓定法師為本寺第四任住持,共同綜理寺方弘法、法會等活動。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